而打破這項約定的人,便是習近平。
2012年11月,習近平就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隔年3月接下國家主席大位。同年,習近平透過11月黨中央委員會第18期第3次全體會議、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三個重要會議,表達他對保障糧食安全的強烈危機意識,同時決定重新規劃糧食政策。
增加糧食進口不得不為
首先,中國明確的區分出,人們直接食用的主食用榖物稻米、小麥等,以及飼料用榖物、油料用榖物(糧油作物)玉米、黃豆等兩大類。前者規劃為「絕對自給自足」、後者為「基本自給自足」兩個方針,但沒有設定具體的自給率數字。基本自給當中不足的部份,立即以進口來填補。換句話說,只要能夠維持基本的糧食水準,再多的進口都是被允許的。
中國為了維持95%的自給率數字,反而轉向依賴海外進口。此項轉變,即便不是習近平主政,總有一天中國也不得不這麼做,其中隱含了關鍵的理由。
中國這個國家,擁有世界約兩成的人口。2021年世界人口為78億7500萬,這當中佔世界排名第一位的中國人口超過14億,約佔比18%。
令人意外的事實是,擁有如此多人口的中國卻只擁有全球9%的農耕地。也就是說,若是中國基本要維持「95%的糧食自給率」,便是要用僅有的9%耕地來養活世界20%的人口。
另外一項更讓人吃驚的是,從2004年到2014年為止,中國似乎沒有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實現了連續11年糧食增產成功。
這在過去的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而且此項增產成果,主要在於提高農地的單位生產量來達成。
這是因為就算想要增加農耕地,也沒有多餘的土地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