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はJBpressの記事「脱炭素化の決め手は電気自動車ではない」を中国語(繁体字)に翻訳した中国語記事です。
(简体字)
(池田 信夫:經濟學者、阿哥拉研究所董事長暨所長)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心不斷增加,日本製造業中最後的一道要塞—汽車製造業,它的命運,正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雖然各國以「2040年為止,禁止販售燃油新車」為共識而召開COP26氣候峰會,但日本與德國都並未簽署協議。
對此,部分人士表示批判,認為「日本落後時代」。但是駕駛們並不是為了奉獻社會才購買汽車,而是因為沒有必要在現在選擇價格高昂且不方便的電動車(EV)。那麼從長期來看,會如何發展呢?推動脫碳真的能夠讓所有的汽車都代換成電動車嗎?
從引擎到馬達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現狀。2020年日本的電動車販售台數為1.5萬台,只佔乘用車的新車販售的0.6%。但在全世界,電動車的轉換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圖一為彭博社所預測,到2040年為止電動車(EV)與插電式混和動力車(PHV)加起來(包含混和動力車)的比率,在全世界將會超過一半。
圖中混和式動力車(HV)包含在內燃機類型中,由於HV基本上為引擎系統。與一般燃油車不同的是,利用引擎發電來幫電池充電,雖然節省燃料,但車子本身的構造也非常複雜,成本昂貴,汽車零件數約在三萬左右。PHV則是能夠直接幫電池充電,PHV取代HV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另一方面,EV是馬達系統,內部構造大幅精簡化,與其說是汽車不如說更接近電腦。目前在初期的成本方面,雖然較HV高昂,但是使用的電費比汽油還要便宜。複雜的引擎零件消失,也不再需要變速箱(transmission),整體零件數可以降到2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