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需要穩健踏實的基礎開發與品質管理的材料產業當中,非常明顯是中國企業比較不拿手的領域。無論中國政府投入多少補救政策,筆者認為,在之後的10年內,中國還是只能遙望日本的車尾燈。
另一方面,在汽車產業部分,今後由於電動汽車(EV)的發展,預期將會迎來飛躍性的技術革新,過去的技術有可能會一口氣被淘汰。特別是EV當中非常關鍵的電池技術,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領先。我們無法肯定的說,今後日本還能持續維持自身的技術優越。
中日官僚在產業扶植上的差異
那麼,為什麼中日的技術差距會極速縮小,部分領域甚至被超越呢?這當中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原因,但筆者在此舉出我認為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
第一,是對產業扶植的差距,另一個則是日本改良主義的弊病。
若要說明產業扶植上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等於是在談「官僚差異」。中國的官僚體系當中,出身理工科的人相當多。對包含IT在內的各種產業構造與技術,具備一定程度知識的人也不在少數。據此,中國政府的對產業的扶植政策、重點扶植對象以及技術的選擇,相較之下就更能貼近大環境,連筆者都不禁感到佩服。
反觀日本的產業扶植政策,只是不斷的給予中小企業支援。幾乎看不見對尖端科技或是特定領域的強化指導方針。而對這些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政府基本上全丟給大型民間企業。講難聽一點,連電腦都不怎麼會操作的人卻擔任IT大臣這一點上來看,政治人物對技術的理解與關心程度的低落,才是最大的問題。
對投資新事業躊躇不前的日本企業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改良主義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