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美國對NATO成員國以及歐洲其他關係較好的國家(對軍事採取中立政策的瑞典、芬蘭等國),不斷發出「周邊國家將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等消息,試圖將恐懼植入各國的情報戰。

於此同時,拜登政權表現出推動烏克蘭加入NATO。烏克蘭是俄羅斯最提防也最痛恨的國家,此行動直接引起普丁的不滿。而拜登政權藉由「烏克蘭門」來轉移國內輿論焦點的作法,目前來看雖然還無法確認是否收到功效,但俄羅斯確實因此對烏克蘭發起攻勢。

由於俄烏之戰爆發,過去歐洲各國一直樂觀的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歐洲的土地上怎麼可能還會發生流血戰爭」。但同時,NATO諸國與非軍事同盟國之間,確實也對美國主導的NATO所握有的軍事力量,充滿信心。

不參加戰爭而強化軍事地位霸權

簡單來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美國維持霸權的戰略觀點來看,可以整理為以下幾點:

・美軍絕不直接參與戰鬥(NATO諸國明文規定擁有集體自衛權及防衛義務,包含美國在內的NATO加盟國必須極力避免遭受攻擊)

→(只要不出兵,美國就不會有人員傷亡或是財產損害。直接受到戰火摧殘的只有烏克蘭人,而從烏克蘭逃出的難民主要會湧向周邊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