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联瓦解而备尝艰辛的乌克兰
乌克兰在苏联时代是位于最西边的国家,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等许多国家相接。由于乌克兰位于西欧诸国、前共产世界国家与苏联之间的“中间地带”,从战略性观点来看,当时的苏联势必优先让乌克兰进入工业化。
工业化开展当中,特别受到重视的是军需、航空宇宙产业。负责苏联火箭设计的杨格尔南方设计局(Yuzhnoye Design Office)、负责制造的南方机械制造厂(Yuzhmash)、制造航空飞行器的安东诺夫公司等都是代表性企业。为了让苏联与前共产世界国家所需的军需用品与航空器能够快速供给,苏联全力发展乌克兰的重化工业。
而当人们提到乌克兰,定会令人想起1986年的车诺比核电厂事故。车诺比核电厂在过去,负责供给前共产世界的东欧诸国电力能源。换句话说,在当时,车诺比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厂,而这一事实也反应了乌克兰在苏联时代当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对当时的乌克兰来说,1989年的东欧民主化运动与1991年的苏联解体,也代表着这种供需市场的崩坏。雪上加霜的是,当初为了与北大西洋公约(NATO)相抗衡而成立的华沙公约组织(WTO)也同时解散。前共产世界军事同盟的解体,为持续到今日的乌克兰经济混乱开启了序幕。
由于苏联解体而独立的乌克兰,采行总统制,与其他共产国家一同放弃了计划经济而试图导入市场经济机制。乌克兰虽然也与其他共和国相同,完成了“体制转换”,但宪法的制定却迟到1996年才完成,在共产世界当中属于政治情势相当混乱的国家。
在如此混乱的政经情势当中,许多产业遭到财阀垄断,连带影响导入改革市场经济政策的速度。另一方面,乌克兰最大出口国俄罗斯的经济面临“转型期萧条”,让这个国家的外需产业发展也受到阻挠。结果造成了乌克兰必须经历比俄罗斯还要严重的“转型期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