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此觀點成立,不容易出現肺炎症狀的Omicron就會被視為「重症患者數較少」。遺憾的是,此類報導即便到了2月還是能夠看見。

但是,實際上死者人數確實不斷增加,明明沒有達到重症標準,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Omicron造成的感染人數非常的多,即便沒有引起肺炎症狀,但經常出現引起糖尿病併發症的高齡者、有病史的患者等都讓醫院的床位極速被填滿。

類似的患者在「新型冠狀肺炎」的基準當中,維持在輕症或者中症的程度,但實際上他們確實面臨生命危險,立即被送往醫院也造成了床位不足,醫療系統瀕臨崩潰。

從肺炎基準上來看,確實是「輕症致死」。

這才是今後當我們面對Omicron以及之後新的變異種所必須要考量的風險。

Omicron變異種所出現的症狀,已經不是單純的「新冠肺炎」。

這個傳染疾病,與慢性病等各式各樣的併發症、發病史等結合,出現了比第5波還要高的致死率。後遺症長久遺留的部份也令人擔憂,甚至有可能發展成其他的疾病。

只要還遵照厚生勞動省所發表的指南,持續散佈「肺炎判斷基準」當中「弱毒性」、「輕症」等情報,基本上就等同於處在散佈假情報的危險狀況下。

從2022年開始,國家必須對新冠肺炎的診斷基準,從根本上進行再一次的檢討。

(有興趣轉載文章內容的台灣媒體,歡迎來信聯絡 info@jbpress.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