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從90年代開始,中國加入全球市場。起初,中國雖然只是提供非常低廉的勞動力,但卻讓整個社會極速成長為大型市場。最初由中國工廠輸入商品進日本的企業,到現在轉變為在中國生產在中國販賣的形式,這都是由於中國成長成為一個龐大市場的緣故。現在,優衣庫(Uniqlo)在日本國內擁有810家店鋪,在中國卻有832家。

日圓升值的時代,雖然能夠粉飾總公司的業績,但當日圓貶值時,也只是脫下這層粉飾而已。將國內生產據點轉移到亞洲其他地方,就能確保利益增加。而這部份卻不會揭露在現在的個體財務報表,甚至季報也沒有。

由於媒體只報導合併損益,所以海外法人的損益跟國內損益都是相同的。與其在人口減少、法人稅高昂、僱傭規定煩冗的日本生產之後再出口販賣,還不如在持續成長的其他亞洲市場生產並販賣來的合理實際。

換句話說,日本製造業的雇用機會從國內轉移到其他的亞洲國家,導致本國雇用空洞化,連帶日本的勞工愈來愈窮。站在股東的立場上來看,這非常合理,利潤能夠成長的原因在於,日本的勞工薪資愈來愈接近中國的緣故。

這種情況,今後想必也會持續下去。首先,資源通膨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企業9月的物價指數為6.3%,對消費者物價指數產生影響也只是時間問題。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然為0.3%,但電費上漲13%,通膨勢必緊跟而來。

從長期上來看會如何呢?新興國家的經常收支從2015年轉向赤字,中國的勞動人口也開始減少。全球過度儲蓄的時代結束,之後預期將面臨高齡化與儲蓄不足的問題。

GDP計算當中,社會保險被列為政府支出。高齡化社會預期將會減少消費,然而包含社會保險支出的老人消費將超越生產,導致儲蓄減少、利率上升、通貨膨脹。在高度成長期,日本製造業所累積的國內儲蓄,將被社會保險拖垮。

許多人都有誤解,認為通貨緊縮將導致實質薪資(名目薪資-通膨率)上漲。日本實質薪資至今都沒有太多衰退的原因,是因為通膨沒有發生的緣故,今後通膨的影響將會愈來愈有感。我們的下一代,有可能將會羨慕通貨緊縮的時代也不一定。

(有興趣轉載文章內容的台灣媒體,歡迎來信聯絡 info@jbpress.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