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理由,是与各国的价格差异。
日本到现在也还是一样,国内制造商坚持独自的设计,并高价贩售封闭性商品的倾向非常显著。因为日本制造商坚持对电脑的特殊设计,当购买同规格的电脑时,日本电脑的价格居然是美国的两倍以上。之后,美国制造商以低价的机种打入日本,造成市场价格的破坏(即为Compaq shock,译注:由于Compaq引进低价电脑而让日本制造商不得不调低价钱的现象),才终于让日本开始普及电脑。但另一方面,却也造成日本制造商的崩溃。
网路普及也遇到相同的情况。日本开始网路服务的时间并不晚,但是通信服务的限制开放却相当缓慢,费用也一直维持在高额的问题上面。特别是对企业导入IT技术影响相当大的专用线路,国内外的价格差距也非常巨大。根据平成11年(1999年)版的通信白皮书,1.5Mbps的数位专用线路服务的价格,日本是美国的三倍之多。
90年代后期已形成致命的差距
若从IT社会需要电脑普及来当做基础的观点来看,90年代前期迟缓的步伐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根据97年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的调查报告,日本的白领阶级100人当中只有24人拥有电脑,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不到德国的三分之一,这已经是非常致命的差距。
利用者的分布不均也在当时就非常明显。中高年龄层的社员与年轻社员之间的IT技能差距,经常被当做问题提出来,但这并非是现在才发生的状况。根据前述所提到的通信白皮书,在98年这个时间点,美国包含中高龄的网路使用族群已经有扩散的趋势。而另一方面,日本的使用者却还集中在20~30几岁的年龄层。那个年代的人们到了现在已经进入中高龄,那些当时没有使用IT技术,之后也没有学习的人,不难想像他们到了现在俨然成为IT难民。
根据许多情报所作出的综合性判断来看,IT导入的迟缓,是在开始普及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在90年代前期就开始了。IT是一项不太需要成本就可以导入的技术,也因为与社会、组织还有国民有着很紧密相关连的特性,可以说是根据经验来决定胜负的技术。
若从90年代开始IT导入的迟缓就不断在发生的话,单纯靠强化技术开发,要在朝夕之间就有所改善的可能性相当低。对许多人来说,这虽然是很难以接受的事实,但只要现实确实如此,除了尽快找出稳扎稳打的对策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首先,让企业导入IT技术,并确实提升业务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若做不到这点,在下一个阶段要建构的科技导向型商业模式,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有兴趣转载文章内容的中国媒体,欢迎来信联络 info@jbpress.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