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短時睡眠者(short sleeper)」?

首先,在第六章中解釋過,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是7小時14分鐘。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也會縮短,正值壯年的人平均睡眠時間應介於7~8小時。往回推算,若是成功者在5、6點左右起床,那在晚上10點前後就必須就寢。

工作一整天、吃飯、洗澡、來杯啤酒小酌一下,很快就到了不得不睡覺的時間。

如果是這樣,恐怕大家會覺得「咦?怎麼跟印象中的不太一樣?」。「成功者」給人的形象也許是早鳥型,但他們班沒有少加、該玩的沒有錯過、還可以充實自我、晚上也不忘熬夜。這時浮現在筆者腦海中,是不需要太長睡眠時間的「短時睡眠者」。

到頭來,「成功者為早鳥型」這個形象後面,其實隱含著過去「你可以24小時待機嗎?」的時代傳承下來,對職場超人的讚揚思想。

我們先將超人放一邊,若是跟小學生一樣晚上10點就上床睡覺,早鳥型跟夜貓型,哪種人能夠成為理想的商務人士呢?

在此,筆者要跟大家分享一份有趣的資料。

「早睡、早起、吃早餐,造就你光輝的未來」,這是一份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部)普及給國高中生的宣導資料(針對國高中生與指導者分為兩類)。這份資料中介紹了許多文獻內容:

「早鳥型比夜貓型的人更能取得好成績」(1)

「在高中生時期,就寢時間愈晚,睡眠時間愈短的學生成績愈差」(2)

等等,一貫推崇早睡早起是「絕對正確」的觀念。

確實這一類的研究不勝枚舉,不只是成績,甚至出現「愈偏向早鳥型的人在體育競技上的表現也更優秀」(3)的論點。

讓我們稍停下來試著思考,就寢時間愈晚的孩子,可能是在偷偷的玩遊戲、使用LINE等通訊軟體聊天。又或者在放學回家後,還需要打工或者協助照顧家人。影響成績好壞的原因,家庭環境也會帶來影響,不該單就睡眠來判斷。

體育方面,有在運動的孩子,由於疲勞累積所以上床睡覺的時間較早,這也許含有「負相關」的影響在內。並非單純的只要早睡早起,成績自動就會變好(放在大人世界就是工作效率提高)這麼容易。

將夜貓型孩子的上課時間推遲有助學習效果

「夜貓型的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為早鳥型」,這是在睡眠科學中幾近於幻想的說法。

同第4章中所述,一般人的生理時鐘周期大約介於24小時又10~20分之間,大部分受遺傳因子影響,也有少數人在短於24小時。這類人每天到了晚上,自然就會感覺困倦,無法打起精神工作,就會較早就寢。等到早上,由於生理時鐘周期較短,一天就會較早開始,也能立刻精神抖擻的起床。換句話說,早睡早起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的人,就是典型的「早鳥型」。

反之,若是生理時鐘周期長至24小時又30分鐘的人,每天晚上不容易感到困倦,對其他人來說的清醒時段其實還在他的睡眠時間內,不管是身體還是大腦都處於放空狀態,到了夜晚卻不想睡覺頭腦特別清醒的人,就是「夜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