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はJBpressの記事「35年前、米国ホームステイで習近平が見たあの大河」を中国語(繁体字)に翻訳した中国語記事です。
(简体字)
習近平於2012年就任國家主席時,西方各國對他的認知:開明、姿態謙遜、能夠理解民主主義。但觀察他成為國家主席後的言行:霸權主義思維、明顯對其他國家態度強硬。不久前,更是輕易打破維持香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為什麼西方各國會對習近平有錯誤的理解呢?筆者為了深入了解習近平,曾造訪過兩個關鍵的地方,並分上、下兩個篇幅來分析。(JBperss)
習近平受到美國寄宿家庭熱烈的招待
中國吞噬了香港。
上個月,為維持香港治安及合法取締異見,由中國主導的「國家安全法」得到通過並執行。香港在事實上被剝奪了「高度自治」與「一國兩制」。
反對此項法案的人士,於7月1日香港回歸紀念日舉行了示威遊行,370人被當場逮捕,只因高舉「香港獨立」旗幟即被視為違反國安法的就有10人。言論自由遭到封殺,若說「自由」本身從香港消失並非言過其實。
美國對此祭出取消香港特殊待遇,藉以對中國施壓。
日本自民黨也決議「籲請政府中止習主席以國賓身分訪日」。
從1997年香港回歸,本應遵守「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承諾的習近平,為何頂著各國強烈批判的壓力,卻依然踏出這一步?
筆者過去曾經追尋習近平的成長經歷,踏上了旅程。對這個被中國喻為「毛澤東再世」的國家領導人來說,有兩個意義非凡的地方。其中之一位於美國本土,在那裡我們可以窺見他對「自由」的想法。
位於美國中西部、有美國糧倉之稱的愛荷華州,州境的密西西比河畔有個小區,小區中一戶人家的小孩房,有著習近平對寄宿家庭生活的回憶。
1985年,習近平31歲時,來到了一個人口近2萬2000人的城市—馬斯卡廷(Muscatine)。當時仍是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的他,以玉米視察團隨行幹部身分,造訪了愛荷華州。
「聽到這個消息,我就想能不能請他們來馬斯卡廷,沒想到真的成功了」
寄宿家庭成員之一的莎拉・藍迪(Sarah Randy)提到邀請的動機,來自於幾年前與友人的中國之旅,她說:「我非常喜歡中國這個國家」。
「他是一位非常有禮貌、好奇心旺盛、對什麼事情都抱持興趣的青年!而且既開朗又愛笑」,莎拉描述當時對習近平的印象時,語氣透露著興奮。
筆者訪問馬斯卡廷時是2014年,習近平剛就任國家主席不久,可以理解莎拉會有這種表現。就在兩年前,習近平為了就任前的準備,訪問了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當時的總統歐巴馬及副總統拜登進行會談。結束後他再次造訪當初的寄宿家庭,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回到這裡就像回到我的家,大家是我最初認識的美國人,對我來說你們就是美國」,習近平對著群眾如此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