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艾奥瓦州贝尔维尤的密西西比河。与马斯卡廷在同一州,但更偏下游的位置。

习近平于2012年就任国家主席时,西方各国对他的认知:开明、姿态谦逊、能够理解民主主义。但观察他成为国家主席后的言行:霸权主义思维、明显对其他国家态度强硬。不久前,更是轻易打破维持香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为什么西方各国会对习近平有错误的理解呢?笔者为了深入了解习近平,曾造访过两个关键的地方,并分上、下两个篇幅来分析。(JBperss)

习近平受到美国寄宿家庭热烈的招待

中国吞噬了香港。

上个月,为维持香港治安及合法取缔异见,由中国主导的“国家安全法”得到通过并执行。香港在事实上被剥夺了“高度自治”与“一国两制”。

反对此项法案的人士,于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举行了示威游行,370人被当场逮捕,只因高举“香港独立”旗帜即被视为违反国安法的就有10人。言论自由遭到封杀,若说“自由”本身从香港消失并非言过其实。

美国对此祭出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借以对中国施压。

日本自民党也决议“吁请政府中止习主席以国宾身分访日”。

从1997年香港回归,本应遵守“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承诺的习近平,为何顶着各国强烈批判的压力,却依然踏出这一步?

笔者过去曾经追寻习近平的成长经历,踏上了旅程。对这个被中国喻为“毛泽东再世”的国家领导人来说,有两个意义非凡的地方。其中之一位于美国本土,在那里我们可以窥见他对“自由”的想法。

位于美国中西部、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州境的密西西比河畔有个小区,小区中一户人家的小孩房,有着习近平对寄宿家庭生活的回忆。

1985年,习近平31岁时,来到了一个人口近2万2000人的城市—马斯卡廷(Muscatine)。当时仍是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他,以玉米视察团随行干部身分,造访了艾奥瓦州。

“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想能不能请他们来马斯卡廷,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寄宿家庭成员之一的莎拉・蓝迪(Sarah Randy)提到邀请的动机,来自于几年前与友人的中国之旅,她说:“我非常喜欢中国这个国家”。

“他是一位非常有礼貌、好奇心旺盛、对什么事情都抱持兴趣的青年!而且既开朗又爱笑”,莎拉描述当时对习近平的印象时,语气透露着兴奋。

笔者访问马斯卡廷时是2014年,习近平刚就任国家主席不久,可以理解莎拉会有这种表现。就在两年前,习近平为了就任前的准备,访问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与当时的总统欧巴马及副总统拜登进行会谈。结束后他再次造访当初的寄宿家庭,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回到这里就像回到我的家,大家是我最初认识的美国人,对我来说你们就是美国”,习近平对着群众如此说到。

2012年2月,时隔27年再度造访艾奥瓦州马斯卡廷的习近平(当时为副主席)(写真:代表撮影/AP/アフ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