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日本汽車製造商,對美國的出口攻勢勢如破竹,更讓許多美國勞工陷入失業。某段時期,日本製造商甚至被美國社會視為眼中釘。為了避免情況發展成為外交問題,日本企業也開始在美國當地推動生產。到了現在,應該是日本企業成功在美國社會落地生根的時候,但到頭來美國人卻只把日本製造商當做外資。
拜登政權對減碳做出貢獻的美國企業給予鉅額的支援,擴大了美國國內的就業。即便日本製造商從美國撤出,也不會有任何人覺得惋惜。反之,若是被視為干涉內政,更有可能成為懲罰對象。
拜登政權就像是乘勝追擊一般,正在考慮是否導入國境碳稅制度。國境碳稅是指,為了促進減碳,當進口環境政策鬆散的國家的商品時,就須徵收額外的稅金。而歐盟已確切表明將導入此制度。為了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協定,支持者聲稱這並非調整關稅,而是叫做國境碳稅。但顯而易見的,這就是關稅。
國境碳稅最主要針對的對象,很明顯就是中國。但是日本企業對減碳的態度消極,許多地方甚至還跟不上中國。這將導致日本捲入對中政策當中,連帶影響日本製商品的出口也受到限制,而造成更劇烈的影響。
這一連串動作對一部分製造業來說是致命一擊
另一方面,中國也不可能讓美國壓著打。緊追美國腳步,中國也祭出政府採購將排除外國製商品的命令。中國政府的採購額據說高達60兆日元,部分商品被要求的國內採購比率定在75%~100%之間。
日本政府也在安全考量方面,開始有排除中國製商品的動作出現。但是在此種保護主義的政策下,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並非單方面的行為。不准進口別國商品,卻妄圖持續出口商品到對方國家的道理本身就不存在。若是美國與中國的對立不斷加深,雙方都優先購買自己國家商品的話,全世界的貿易便會停滯。當日本限制特定國家的進口商品,當然對方也會祭出相同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