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政界與商界之間會產生落差呢?
綜觀執政黨與在野黨的爭論內容,一部分的黨魁雖然有提及氣候變遷問題,但卻無法成為關注的焦點。來自記者、專家學者以及評論家的發問也絕對算不上踴躍。
如何從新冠肺炎的打擊當中振興經濟?如何重新分配並減少社會差距?這些才是爭論的焦點。但是,一旦氣候問題日趨嚴峻,天災便會增加,連帶對農業等許多產業帶來嚴重的影響。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到,維持生活基礎的穩定,才是振興經濟的必須前提,並據此來制定政策。
另一方面,公司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呈現出來的卻完全是另一種風貌。
以氣候變遷問題為中心,面對企業永續性經營的目標,應該如何制定公司戰略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是筆者負責的企業內部主管培訓課程中的重要主題。
舉例來說,某大企業的主管培訓課程當中,以「企業戰略的核心為處理氣候變遷等問題以期永續性發展」為前提,來設計整個課程,並讓參與課程的成員進行討論。
在大型企業當中,SDGs(永續發展目標)、SDG投資已經成為日常用語。面對氣候變遷問題,如果不能成為對地球友善的企業,就無法受到投資者與消費者的青睞,企業便不能永保存續。
商界與政界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落差呢?這是由於大型企業所面對的是全世界,而政治人物所面對的卻是國內所致。
大型企業考量的是,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全球的投資家們認為永續性是最重要的課題,也是世界趨勢;然而,政治人物的判斷判卻是國內選民並不認為永續性是最重要的課題。
企業與政治人物間的鴻溝不斷加劇。從2022年4月起,預期部分上市企業將根據主要國家的金融當局所發起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提案,有義務披露氣候變遷風險情報(日經新聞10月15日)。
美國蘋果公司等世界級的大企業,將把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設為旗下所有供應鏈的目標。我們進入一個若企業沒有符合碳中和要求的話,就該煩惱契約會遭到終止的時代。
期待大型企業今後認真應對氣候變遷問題的聲音,將會不斷增加。政界與商界的鴻溝卻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