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各国一连串的动作,是在中美两大霸权的争斗上,再加上碳排这个催化剂所造成的。更可以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导致全世界的供应链缩小,从危机管理的面向来看,也促使提高本国或者邻近地方的采购比率。

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贸易在全球掀起旋风,也到了风向开始改变的时机了。近来的变化并不是暂时性的,反倒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往后数十年的主流趋势。若是封闭经济的趋势不变,在已开发国家当中享有最多自由贸易优势的日本,将面临巨大的风浪。

享有最多自由贸易优势的日本

日本在过去,受惠于美国旺盛的消费与市场自由经济的理念,能够在美国市场上自由的贩售商品。即便因为日本商品占有率的增加,让许多美国人失去工作,但美国人依然将市场的公正与开放视为最优先,甚至可以说让日本企业不愁找不到买家。

另一方面,中国为了生产吸引美国市场的商品,而需要日本制造商的零件或是技术。从结果上来看,就是日本在美国与中国两个市场,都能够自由的贩售商品。日本的制造产业可以说是在中国与美国的进口支持下而蓬勃发展,但这两个巨大的市场现在却开始关闭。

今后为了在中国与美国贩售商品,日本制造商必须直接对当地做投资,实际上也非常有可能被要求企业在地化。但是不管在当地建设多少工厂,所产生的就业机会都在当地,日本企业只能获得间接的利益分配。由最近各国的动作上来看,对依赖国内生产的部分制造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多数日本制造商,从成本因素考量转移到工厂现地法人化方向。而显示财政盈余的日本企业,大部分都是因为从海外现地法人记入利息收入或者利益分配之后的结果。然而,目前的情势可能还会继续加速。笔者从过去就主张,日本为了经济成长,必须要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上。而现在,更是刻不容缓。

(有兴趣转载文章内容的中国媒体,欢迎来信联络 info@jbpress.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