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爸爸「出現症狀」家人們作為「密集接觸者」受到隔離,孩子們無法去上學、媽媽自然也無法去上班,甚至連自由出門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物品也做不到。
只要有一個人出現症狀,同居的家人無論是4人還是5人都不得不遭到隔離。
如果是自己在家開店,孩子從學校將病毒帶回家,在之後的兩個禮拜,店鋪停止營業、兄弟姊妹們無法去上學、父母也無法工作,整個家庭陷入「停止運轉」的狀態。
若是變成這樣的話就會非常麻煩,官僚與政客們會先下手為強,將方向引導到他們期望的結果,而在此種思維下就會產生酌情處理的「後真相」。
朝令夕改的「密集接觸」
一旦被認定為「密集接觸者」,之後就會有許多麻煩。
所以對「密集接觸者」的定義就被不斷的修正,極力的往「不算密集接觸吧」的數字去調整,將各種數字減少,開始出現「後真相」的現象。
酌情處理的原點為4月22日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公布的「密集接觸者」定義修正
(https://www.niid.go.jp/niid/ja/diseases/ka/corona-virus/2019-ncov/2484-idsc/9582-2019-ncov-02-qa.html)
首先,將過去「2公尺距離以內的接觸」視為密集的嚴格定義放寬為「2公尺距離以內而且超過15分鐘以上的接觸」。
也就是說,過去在1公尺距離內同桌吃飯的人將被視為密集接觸者,不過在規定「修正」之後,短暫接吻的人因為「不滿15分鐘所以沒有問題」,將不會被列入密集接觸者範圍,計算方式180度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