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尼克森之後改變對中策略的川普

川普政權認為從尼克森總統以來的對中「交往政策」是錯誤的,並試圖轉換成「圍堵政策」。1972年尼克森訪中,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1978年由於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而先進民主國家認為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來,在政治方面也會往民主化未來推進,所以各國達成幫助中國發展經濟的共識。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承諾英國維持50年「一國兩制」不變。在此產生了一個樂觀的推測:按照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一定會迎來民主化的一天,只要有30年的時間就可以達成「一國一制」的目標。筆者記憶中,當時在香港舉行包含民主派政治人士參與的議論當中,持悲觀看法的人相當少數。

產生此種樂觀論點的背景,源自1989年的柏林圍牆倒塌。美蘇對立的冷戰時期,由美國獲得勝利而迎來終結。蘇聯雖然在建設機械等重化工業上成績斐然,但對半導體產業等輕薄短小的尖端情報科技,卻落後西方各國相當大的程度。

1976年9月6日蘇聯的一架米格-25戰鬥機降落在日本函館,操作這架戰鬥機的維克多·別連科中尉後來逃亡到了美國,當時全世界對這架站戰鬥機並非使用半導體而是真空管零件的發現感到震驚。

維克多·別連科中尉當時逃亡駕駛的MiG-25P(同型機)

尖端科技領域落後的產生,是由於在蘇聯共產黨獨裁體制下沒有言論自由帶來的結果,一般認為這連帶影響後來蘇聯體制的瓦解。亦即,當時各國體認到要想在尖端科技的競爭當中勝出、在軍事面、經濟面上取得絕對的領先地位,就必須要有民主體制的支撐。人們相信特別是在情報領域的尖端科技,更是需要民主體制。

各國認為這樣的觀念在中國也是行得通的,只要有30年的時間中國終有一天會香港化。但是中國在5G與AI人工智能發展領域上覺醒,從筆者每年造訪視察中國的所見,日本在這方面的發展反倒大幅落後,我們必須懷抱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