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5年前造訪了此地。這個過去的貧村是國家主席被下放之地,後來發展成觀光景點,想要進村還必須購票。搭上電動車沿著峽谷間的小路攀登,筆者被帶至一個小村落。

穿過連接峽谷的橋樑,出現寫著「梁家河村史館」看板的瓦房。與其說它是一個歷史館,不如說是充滿習近平個人色彩的紀念館。習近平是梁家河村的英雄,如果沒有他就無法闡述這個村莊的發展史。牆上裝飾著一個青年正在整治逢雨必淹的河谷灌溉工程照片。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已經開始,共產黨員甚至在此地舉辦研討會,學習所謂的「梁家河精神」。

透過下放更加堅定了毛澤東思想

從史館走到山谷的岩壁邊,有三座習近平曾經居住過的窯洞。內部是寬約2公尺、深約10公尺的單間,天花板呈現拱型。從門口進入後土炕延著右手邊的牆壁展開,在盡頭處連接著做飯用的爐灶。同住之人排成一列睡在炕上,冬天時爐灶的熱氣聚集在炕下,非常溫暖。據說在這個狹窄的空間,習近平最多曾與6位像他一樣的下放青年同寢過。

習近平度過青年時代的陝西省地方村落。後面岩壁上並排的三座洞穴的右邊那個就是習近平曾經居住過的窯洞。設於2012年10月(写真:AP/アフロ)

現在的窯洞是經過整理的展示空間,模擬情境用的棉被整齊的堆疊在炕上。但根據習近平當時的書信,他們是睡在用稻草鋪墊的床上,時常苦於跳蚤的騷擾。當然,沒有水也沒有電,到了夜晚一片漆黑。沒有推車,當然也就沒有鋪裝道路。每天從早到晚進行肉體勞動,被灌輸毛澤東提倡的毛主義,這就是下放的目的。

下放時代的青年習近平所居住的窯洞內部,筆者造訪時已是被觀光化的2015年。(筆者撮影)

在這樣的環境下,習近平夢想著什麼樣的未來呢?或者,逃脫這個狹窄洞穴的集體生活,已經成了他首要的夢想。若形容他陷入一個不允許對未來有夢想、幾近絕望的境地,一點也不誇張。

下放時期的習近平(左二,筆者攝於梁家河村史館)

此時浮現童年時接觸到的另一個世界,就像幻境一般。他所在的現實並非如此,如何從當下的困境脫出才是真正的現實。十幾歲的習近平,正在將過去的自己破壞並重建。他清楚知道將他逼到絕境的是毛澤東,但這正是毛澤東力量的展現,一切的反抗都是徒勞。毛澤東的形象從導致父親下台的仇敵,轉變為理想的象徵。此即所謂精神上的閹割。我們不難想像,青春時期的習近平是自卑的。

下放時代,正在勞動的習近平(筆者攝於梁家河村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