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于2012年就任国家主席时,西方各国对他的认知:开明、姿态谦逊、能够理解民主主义。但观察他成为国家主席后的言行:霸权主义思维、明显对其他国家态度强硬。不久前,更是轻易打破维持香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为什么西方各国会对习近平有错误的理解呢?笔者为了深入了解习近平,曾造访过两个关键的地方,并分上、下两个篇幅来分析。(JBperss)

(上篇于此)35年前在美国的寄宿家庭,习近平所见的那条大河
https://jbpress.ismedia.jp/articles/-/61506

在乡下洞穴中度过的青年时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破回归后维持“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承诺,试图将“自由”从香港夺走。

过去在美国爱荷华州小镇里的寄宿家庭中,他阅读了马克吐温的小说,提到:“我因为读过马克吐温的小说,非常向往可以去看看密西西比河”。如果习近平从那时起就对“自由”怀有憧憬,又为何会有现在的行为?

解开这个疑问的关键,就在中国内地的“洞窟”。笔者过去曾经追寻习近平的成长经历,踏上了旅程,“洞窟”是另一个重要的地方。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与毛泽东一同经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路升迁至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位置。童年时期的习近平,就读于北京共产党干部子弟专属的幼稚园与小学,学校采用寄宿制,只有周末可以回家。可以说,作为官二代的习近平,走上了一条菁英之路。

但习近平9岁时,父亲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下台,被毛泽东监禁,一家人顿失过去优渥的生活。若习近平曾读过马克吐温的小说,或接触过汤姆・索耶的世界,应该就在9岁为止。据当时的友人描述,习近平那时的生活非常豪奢,最喜欢的就是阅读,两人经常一同找书、读书。

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紧接著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受过教育的城市“知识青年(知青)”被送往乡下农村,进行思想改造与肉体劳动,即所谓的“下放”。习近平作为最年少的知青,被送往位于陕西省延川县峡谷中,名为梁家河的贫村。

习近平在洞窟中度过了他的青春期,正确来说是住在被称为“窑洞”的空间,这是个像鱼板形状贯通的洞穴,安上类似哆啦A梦“任意门”形状的玄关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