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來說壟斷是必要的
然而日本在1990年代之後的「新壟斷資本主義」當中,落後其他國家。2000年之後,雖然製造業工廠移轉到亞洲,國外產能增加,但IT企業在「日本製造」上的優勢並沒有得到活用,由於國內資本投資減少,工資下降,通貨持續緊縮。
對日本製造商來說,新的競爭並不是過去拿手的「用低價格做出高品質」,而是面對利用鉅額投資來壟斷網路平台,藉著收購同業擴張規模的競爭。2004年創立的臉書成為最後一個擊敗既存企業的例子,帶起風潮的「破壞性革命」消失。Instagram、WhatsApp等新興公司在變成大型企業之前,就遭到收購。
在這點上,要求臉書做出分割確實存在道理,跨國網路平台的壟斷確實讓各國政府管理困難。20年前司法部要求微軟必須做出企業分割卻失敗,之後打破微軟壟斷情況是因為出現了google這個新的壟斷。
日本面對的問題剛好相反,日本企業在競爭當中敗下陣來卻是因為企業無法坐大。日本的產業結構基本上是中小企業從大企業獲得業務轉包,而非製造業受制於大店法與延期償付法所限,勞動生產性無法提高。
企業經營者由於保護就業觀念,一般對企業收購會產生抵抗,致使企業無法擴張成長。規模不上不下的企業充滿市場,當面對跨國大企業時,大家都贏不了。日本製造業無法勝出的原因不是因為壟斷,相反地卻是因為沒有壟斷企業而造成的結果。
日本需要的是停止對中小企業的保護,活化勞動市場與資本市場,養成新的壟斷。對此,雖然首相菅義偉提出中小企業再整合方針值得期待,但是卻會衝擊自民黨的基本盤選票,從政治上來說想必執行上是非常困難的吧!